從上一篇為什麼我們現在不買房?
可以知道投資與不投資20年後所造成的資產差距,
開始投資前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呢?
以下大致分四點來說明
關注自己的資產,理財前應該先理債
首先,先關注自己有多少資產,
建議可以在Excel記錄每年資產變化,
有一個Before和After來做比較,才能了解自己的資產變動狀況,
再來,了解你有哪些債務,有能力還完的小債務,請馬上終結,
例如:信用卡費,千萬別只付最低應繳金額!!!
目前信用卡循環年利息最高達15%,
股神巴菲特的年化投資報酬率是20%,
除非你自信贏過巴菲特,不然請不要這樣幫銀行賺錢~~
而學貸的部分,畢業後一年內不需付利息,建議可以趁這個時候盡量還,
雖然有人會覺得學貸2%的利息可以利用投資彌補,但我傾向盡快將債務還完,專注在投資上,
房貸、車貸的部分,建議延後買房時間,可參考為什麼我們現在不買房?;
買車前則要評估必要與想要,盡量減少負債支出。
了解自己的花錢習慣,並強迫自己把錢存下來
如果每到月底,你總會不知道把錢花到哪裡去了,
建議開始好好記帳一個月,了解你最常把錢花在哪裡,減少不必要的花費或尋求替代方案。
開始投資前可先存3-6個月的緊急預備金在活存或定存,
緊急預備金的目的在於,突然需要一筆錢時可以馬上提出使用,
就算定存解約也可在24小時內拿到錢,而不動用到計劃用來投資的資金,或避免在投資虧錢時賣出,
而預備金的大小可依照年紀、工作的不穩定度、薪水的照顧人數來調高金額。
另外,除了薪資帳戶外,至少再開一個投資帳戶 ,
設定每月薪水進入薪資帳戶後,自動扣款一定金額到投資帳戶,
強迫自己每個月存下固定金額,
而投資帳戶的錢就是只進不出,完完全全只為了投資用。
(薪轉帳戶通常會有跨行轉帳手續費優惠,或進一步查詢薪轉銀行的數位帳戶是否有手續費優惠)
錢難賺,投資你的錢之前,先投資你的腦袋
不管投資什麼商品之前都必須先了解它,
投資工具沒有對錯,只有適不適合你自己,
分享幾個我目前有在追蹤的理財型youtuber
夯翻鼠FQ系列主要講股票投資,內容淺顯易懂,就算是新手也能輕易學習。
討論理財、被動收入、房地產投資,並邀請許多人分享其理財投資及創業經驗。
內容是講美股投資、被動收入及個人成長,並有拍幾個實際幫網友改善財務問題的影片。
除了免費的網路資源外,也可以適時的買書、上理財課程投資自己,
雖然需要花點錢,卻是個高CP的投資
因為知識是別人偷不走的,也能幫助你在未來的投資路上走的更順遂。
及早開始投資
當你決定好開始投資,並具備相關基本知識後,就是盡早進入市場學習,
雖然不知道是否有人一開始就成功,
但大部分的人都是嘗試之後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投資,包括我自己,
一開始其實是投資儲蓄險,但後來發現投資應該和保險分開;
而為了追求更高報酬,開始投資基金,
一陣子後卻發現基金被收取太多基金管理費及保管費,導致利潤被吃掉,
而且無法完全掌握基金經理人所投資的標的,最後才改投資股票;
而在股票投資的這條路上,也有吃過虧,在市場上繳了一些學費,
不過就因為有了這個過程,讓我更了解自己適合什麼樣的投資方法,
而且還好年輕時可投資金額不多,因此可以虧損的錢也有限,
最後,巴菲特曾經說過 :「人生就像滾雪球,重要的是要找到溼的雪和一道長長的山坡,其實你自己必須是那團溼雪,你最好邊走邊加上更多的雪,因為你不會再回到山頂。」
「濕的雪」指的是好的「投資報酬率」
而「長長的坡道」指的是你的「時間」
雖然我們一開始的雪球(資金)不是很大顆,但可以透過及早投資及選對適合的投資工具,來製造巨無霸雪球XD
上面拉拉雜雜講了很多,都是我認同的一些想法和經驗,
希望對於想投資的人有一些幫助,
而不管老師怎麼教,書本告訴你怎麼做,
最重要最重要的還是你自己實際去執行,
不然一切也只會是紙上談兵,知道再多也不會對你有任何改變的,
祝大家早日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,
邁向財富自由~~
最後推薦三本書,在新手時幫助我建立了理財觀念
我想學習更多理財知識 |小資族理財的第一堂入門課|
|我的理財課程筆記|
好康道相報國泰證券從2020/9/1起,電子下單手續費2.8折,定期定額買股手續費也只要1元,|國泰證券APP線上開戶|
延伸閱讀:
關於昭昭的那些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