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名:安靜是種超能力
作者:張瀞仁
你也是內向者麼?
✔打電話會莫名緊張
✔寧願選擇洗碗不要倒垃圾,因為出門會遇見鄰居
✔會議發言要事先想很久,突然被點名腦袋就一片空白💫
(圖片取自張瀞仁部落格)
作者Jill(張瀞仁)本身就是不折不扣的內向者,但她的工作地點卻是外向文化的美國,擁有十餘年跨國行銷經驗,包含運動產業、國際商務、公益組織等,擅長整合不同利害關係人,美國同事稱她為「台灣來的怪物」。
張瀞仁Jill的部落格https://injill.com/
以往內向這個詞彙,多少有些貶低的意味,但其實內向與外向都只是個性的一種,同時包含些許大腦結構的差異,一個人通常具有內向與外向兩種性格,只是比例不同罷了~
透過MBTI職涯性向測驗,可以知道你的內向比例是多少https://www.apesk.com/mbti/dati_tw.asp
我自己的內向占比是80%,還算蠻高的,不過離作者的98%還是差的遠XD
內向者的特質
▶ 透過獨處獲得能量
▶ 避免成為焦點
▶ 思考周全後再行動,喜歡較慢的步調
▶ 聽多於講
▶ 偏好書面溝通
▶ 喜歡、擅長獨立作業
▶ 重視細節
▶ 表達方式謹慎,字句斟酌
▶ 在漫長的決策過程中,容易保持專注
舒服的當個內向者
作者認為,內向者不需要強迫自己成為外向者,不是因為你不如人,而是你原本就不是這樣的人。
內向者容易被外在事物干擾,因而增加能量的消耗,不像外向者是透過外在刺激獲得能量,因此內向者非常需要獨自安靜的空間,若非必要,其實可以選擇是否參加每一個社交聚會。
內向著者或許不是最討喜,也不是第一個被看見的人,但可以透過努力、事先準備,用更長的時間讓自己被看到,發揮自己的優點,截長補短。
相對於講解溝通,內向者更擅長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想法,因此透過專欄、部落格寫作,也是讓內向者被看到的一個好方法。(就是我目前正在做的事XD)
有適合內向者的工作嗎?
通常職涯測驗對內向者的工作建議,像是工程師、分析師、圖書館員、實驗室研究員、作家、畫家等等......
但其實每個內向者適合的工作都不一樣,不要被內向所侷限,認為自己是內向者就不能做哪些事,重點是透過思考,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與目標,尋找能夠發輝你最大價值的工作。
作者提供幾個思考重點,幫助我們挖掘適合的工作:
想想小時候喜歡做什麼
什麼樣的工作吸引你
你羨慕什麼事情
你的天賦是什麼
(如何知道你的天賦在哪裡?可以看看我之前寫的「順流致富」閱讀筆記)
“ 沒有什麼適合內向者的工作,但有適合你的工作,找到自己的長處,擁抱身為內向者的自己,你就會找到那種工作 。”
內向者如何在會議上替自己製造優勢?
內向者擅長準備,可以事先了解會議主題與議程,並將自己的重點報告準備好,甚至可以先寄給主管與同事們~
▶在會議中有意義的刷存在感💯
內向者常常必須想很久才願意發言,作者建議先練習在會議中說出想法,再求言之有物或積極發言(先求有再求好),如果不知道要說什麼,可以先從分享自己的經驗開始,只是重複對方的話,或讓對方明白已經了解他的意思都可以,總之,就是要說話XD
最後,務必發揮內向者的優勢,問「好」問題,因為
“ 會議中最引人注意的,往往是提出最佳問題的人,而不是話最多的人。”
內向者需要的是自信
內向者通常有敏感的特質,非常在意他人的看法,而且很容易有罪惡感。
在外向主流文化裡,可能從幼稚園老師到職場,都會有人告訴你
「為什麼你這麼安靜?」「可以多說一點話嗎?」(根本就在說我),讓原本就沒自信的內向者更被打擊。
此外,內向者有完美主義的傾向,不喜歡被發現錯誤或沒有準備好就要回答問題,然而過度的完美主義也會阻礙自信的建立,內向者可以有意識地適度放下完美主義,或許只要有70%的把握,就能跨出你的第一步🆗
“ 自信是相信自己即使不知道解決方法,仍然可以處理;是知道自己不論遇到什麼狀況,都有能力解決;自信是在不確定的情況下,仍然相信自己(即使需要多花一點時間)。”
總結
這個社會永遠少不了鎂光燈下的明星,但在一個團隊之中,即使明星是如此引人注目,但凡是以團隊為重,知道自己的優缺點,並願意無止盡的學習,才是真正能幫助到團隊的人。
你也跟我一樣是內向者嗎?千萬不要小看自己的影響力🚩
作者在最後提醒的一句話我覺得很棒
“ 越理解自己時,越要更有意識去突破自己的極限,不要被外向內向這種標籤限制自己的可能性。”
✅想了解更多安靜是種超能力
✅加入「 內向者小劇場」臉書社團 ,一起分享內向者的大小事
你可能有興趣 :
關於昭昭的那些事:
加入line@獲得第一手資訊
留言列表